128版本自然辩证法提纲

技术创新的内涵、模式、与特征

技术创新,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科学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技术创新建立在科学道理的发现基础之上,而产业创新主要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

技术创新的模式:1)技术推动模式;2)市场拉动模式;3技术与市场互动作用模式;4)一体化创新模式;5)系统网络创新模式

特征:1) 效益性(2)风险性(3)创造性(4)周期性 (5)集群性 (6)系统性 归纳、演绎、类比逻辑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知识的前提推出个别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是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

2确,结论必然真。归纳推理(不含完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属于或然性推、演绎推理(含完全归纳推理)属于必然性推理。就是前提真,推理形式正理。就是前提真,推理形式正确,结论未必真。

胡锦涛的自主创新型国家理论

12、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4、必须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科学与技术的划界;、必须坚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着力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12)科学是间接生产力,技术是直接生产力。

3)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

科学理论,技术提高的标准在于是否能生产出新的和更好的产品。)科学是不可预见的,技术是可预见的。“为什么”,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 (4)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完善“怎么做”。 (5)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6)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 ( 7)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不是一般地要求我们要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是把这些要求本身就视为发展的基本要素,其目标就是通过发展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实现植根于现代文明之上的“天人合一”。简言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后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迄今最高的文明形态。“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类自身的利益,也正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归宿。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类既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也不可能有高度的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机状态。必须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内在地体现在人类的法律制度、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并以此作为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一杆基本标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仍然要把发展作为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整个文明建设的基本手段,通过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充分吸取发达国家在生态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发展的自然生态代价。 学术界对“李约瑟悖论”的探讨:

1)建自然经济的阻碍,没有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社会经济发展上找原因,认为导致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封 2)从观念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对科学的排斥是近代科学末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深层次原因。3)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兴起。从政治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明清封建大一统政治体制的专制统治阻碍了 4)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中国古人重思辨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分离导致近代科学在中国不发达。另外,阴阳五行说的阻碍;封建专制;周期性的战乱;科举制度;直觉的思维方式;表意的中国文字等也是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革命的原因。

科研选题的原则与意义;答: 所谓科研选题,就是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而课题就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所需研究的一个或一组科学问题。 意义:(1)科研选题是科研中带有战略意义的首要环节,它规定着科研工作的总任务、总方向和进展速度。(2)选题能调整和加速科研人员的知识积累,从而适应科学日益发展的趋势。(3)选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科学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因而能推动研究方法的进步。

(4)有创造性地的课题的提出,对于科学本身的发展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原则:主动性原则,新颖性原则,适合性原则,需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步骤:(1)发现问题(2)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和进行社会调研(3)建立模型(4)选题论证,综合评价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内容及科学基础;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基本内容包括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因果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观,深刻的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馆、科学方法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论是量上的还是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机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展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自然”所不同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类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即人的现实的自然界。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的批判和继承。/19世纪自然科学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构成了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科技与伦理的关系; 科学是实证的知识系统,它追求的目的是“真”,发现的是客观已经存在的规律,它解决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伦理是规范性的,它追求的是“善”,它阐明的是人与人应该怎样相处,它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科技伦理行为的标准: (1)科学的伦理标准要以科学专业的目标为基础,其中包括对知识的探索、消除无知、解决实际问题,也要有道德性的基础。( 2)科学中的伦理行为,不应侵害一般所接受的道德标准,并且应当促进科学的目标。(3)技术伦理则是围绕技术所产生的伦理关系中的道德关系,是人们在技术所发生的伦理伦理关系中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和应该尽到的道德职责,它是对技术正面价值的维护或者扩展和对其负面价值的制约或控制。 工程师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程师应担负起社会可持续发展实践者的光荣使命。 1.工程师应担负一定的生态伦理责任, 即保护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责任。工程师通常是技术的创造者, 这些技术不仅改善了环境, 也造成了环境的恶化。 2.工程师应担负职业的伦理责任。一方面, 工程师要有追求真理、客观、求实、诚实、公平、公正的精神。另一方面, 全球化趋势使得工程师之间的沟通更为方便。在一些对整个人类都有影响作用的全球性问题上, 工程师群体应更客观、更全面、更负责任。 3 工程师应具有美德, 即工程师具有保护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的职责。 安全和质量是工程建设和生产活动的前提条件, 是必须高度重视的首要问题, 技术在运用时是否会对人类产生潜在的威胁, 应制定相应的安全分析报告。 4工程师还应担负起一定的科普责任。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反对伪科学的责任,通过科普知识的传播来提高公民的素质。 这就更要求工程师和科学家培养以下品质:献身精神,实事求是,顽强的毅力,刻苦钻研的精神 ,求知欲和创造力 。

你可能喜欢

  •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
  • 近代自然辩证法
  • 自然辩证法学习心得
  •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 口腔组织病理学
  •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

128版本自然辩证法提纲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

返回顶部